走进安全区

    苍冥宇宙,星体闪耀的银光高速旋转着迎面扑来,滚滚而去。历史巨笔在那颗蔚蓝色的地球上镌刻下“公元1954年7月”时,创下新中国水利史上奇迹的荆江分洪工程开闸分洪了。

    从北闸54孔闸门中汹涌而出的洪水,随着由北向南倾斜的地势,向前翻滚、咆哮。洪流卷过村庄,一座座茅草房、土墙屋,顷刻就轰然倒塌了;洪水卷过树林、竹园,一些脆弱的枝干接二连三的折断了;洪流卷过桥梁,当年建成的一座座木桥嘣的一声散架了;洪流卷过百里分洪区,直指南端最低洼的水袋子黄天湖。一个星期后,分洪区全部被洪水灌满。

    为了解决长江的超额洪水,北闸开了又关,如此三次,蓄纳和吞吐洪水122.6亿。在荆江分洪区蓄纳和吞吐洪水期间,一架载着当年荆江分洪工程建设总指挥唐天际将军的军用飞机,久久地盘旋在分洪区上空,看见自己亲自指挥的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成功了,将军感到非常欣喜。从高空俯瞰,分洪区一片黄汤,但见那一个个漂浮在黄汤中、散布在荆江干堤和虎渡河堤旁的仿佛救生圈模样的东西,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旁边的秘书向将军投出疑惑的目光,将军告诉他,那就是我们分洪区人民群众的救生圈、安全岛——安全区。

    笔者虽没有经历1954年那场洪涛,但因在分洪区管理部门工作多年,懂得安全区的分量。

    今年6月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建成60周年,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成功地举办了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各级媒体、网站也进行了密集报道。有许多网友疑惑,不论你从哪个方向驱车进入分洪区时,都会发现前方并不见江河湖泊的原野上,突然闪现出一道大堤,翻过大堤,地内是一个镇子,穿过镇子,又要翻过一道大堤,然后又回到原野。这些环绕在原野上的“土围子”怎么有那么多啊,围堤里面又没有水,是干什么用的啊?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翻阅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荆江分洪工程志》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荆江分洪大特写》,再来看网友提出的问题就容易解释了。

    荆江分洪区内的安全区是分洪后群众生存的场所。1952年11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与地方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会商后,在长江干堤和虎渡河堤旁划定义和垸、茅草窝、走马岭、黄金口、夹竹园、朱家嘴、闸口、新口、天宝垸、老肖家嘴、白家岗、藕池口、杨林寺、裕公垸、柳梓洲、涂郭巷、斗湖堤、埠河等处安全区,由国家投资、群众投劳,筑起一个个“土围子”,完成土方1841万立方米,至1953年春建了20个安全区。1954年分洪时白家岗溃口,安全区减少至19个。鉴于分洪区人口增长,1967年增建呙家小垸和东港子两个安全区,安全区又增至21个了。这些安全区加起来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摆在一起比江北岸的沙市市区面积还要大,由于60年来人口的发展,这些安全区均已住满居民,其中近一半安全区分别是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因此就更显拥挤。

    在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71000立方米每秒,长江沙市水位超原设防水位,荆南四河全面超警戒水位的期间,安全区的地位尤显重要。为此,笔者走访了两个安全区,一个是面积最大的裕公安全区,它位于分洪区中东部,依靠藕池河,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近1公里,面积2.78平方公里,这可是最大的“土围子”。另一个是面积最小的东港子安全区,位于分洪区中西部虎渡河外洲上,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40米,面积0.07平方公里,在21个安全区中,它算是弹丸之地。别看这些土围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环绕在分洪区的土地上,更不要以为它是一种多余。家住裕公安全区的79岁的邵家富老人回忆说,1954年分洪时,安全区可发挥了很大作用,当年分洪区共有16.43万人,就有15万人转到安全区避洪,当时还没有修建分洪安置房,所以大部分人员只能暂时住在临时搭成的简易茅草棚里,有了这些安全区,我们才没有背井离乡,我们的生命财产才有保障。

    几十年来,为了确保安全区安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巨资对安全区进行了加高培厚、护坡。现在,安全区俨然已成为分洪区人民心目中的精神支柱、保护圈。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安全区的居民才有安全感,安全区外的人民也敢于在分洪区里面劳作,因为安全区是他们的大后方。(陈义华)

2012年7月31日 00:00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