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写在荆江分洪工程建成70周年之际

省荆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甘辉波


        早在2500多年前,著名政治家管仲便说过: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治理好五种自然灾害,在五种自然灾害中“水为最大”。事实上,人类文明最初都诞生于江河之畔,江水滔滔冲刷出物产丰绕的鱼米之乡,给予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却也引发了人与水千年的抗争。

        一部荆州发展史,也是一部荆州群众与水的抗争史。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蜿蜒曲折,历来是长江水患最严重的地方。“帆船楼顶驶,江水屋上流”,一般洪水季节,水便高出地面10米以上。据《荆江水灾写真》记载:溃口淹毙者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颠,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鹤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将饿死于饥。荆江洪水已成为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消弭水患,荆江分洪工程应运而生。

        1952年,10万名解放军和20万技术工人、农民,投入到荆江南岸的工地上。从白昼到星夜,挑土的、推车的、排水的,无数建设者们肩挑背扛,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当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一期主体工程胜利竣工,30万军民,用75天时间,比原计划提前15天,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荆江分洪工程完工后,很多国际友人参观时惊叹不已,追问是如何创造的奇迹,工程总指挥唐天际回答了8个字:坚持依靠广大群众。

        而当洪峰来临,守护这片土地的,仍然是英雄的人民。

        1954年,长江中下游连下暴雨,荆江下段江湖暴涨,为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重镇的安全,荆江分洪区三次开闸分洪,有效地缓解了荆江大堤和洞庭湖的压力,但由于分洪区处于超饱和状态,也让本来要压向荆江大堤和洞庭湖的60亿立方米水的压力,全部转移到分洪区21个安全区上,百年罕见洪水是对工程的检验,更是对16万群众的考验。险增一寸、防加一尺,沿江军民严防死守,殊死搏斗保卫家园。分洪后农田淹没,耕地沙化,当地群众花整整5年时间积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巨浪之下,广大干群不怕牺牲、自强不息的精神铸成了防汛抗洪的坚固长城,在长江防洪的史册上,谱写了壮丽诗篇。

        1998年,洪水肆虐,长江再次发生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几乎同时,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珠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全国多个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省市和广大农村受到严重威胁,面对罕见的世纪洪水,党中央一声号令,广大军民又一次打响了抗击自然灾害的特殊战争,大家团结奋战,力挽狂澜,与洪水展开生死搏斗。33万荆江分洪区人民,毅然决然舍弃生死与共的故土,放弃即将到手的丰收,以壮士断臂的勇气,舍小家,顾大家。分洪转移中,荆州、江陵、沙市、松滋、石首等兄弟县(市、区)对分洪区移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分洪区的人民内心牢记着党的关怀,领导的温暖;记着那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兄弟父老;记着那些暖人的话语和杯杯散发着清香的浓茶......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守住了长江大堤。滔滔洪水,见证着历史的足迹,抗洪大堤,写满信念的力量、群众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荆江分洪工程建成7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至今日,在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下,一代又一代荆管水利人接续传承,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和荆江分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荆江分洪工程管理和安全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水之兴在于建,利之效在于管,从全面完成国家“172”重点工程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到全力以赴、审时谋划总投资达114亿元的“十四五”规划,再到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管护水利工程,分洪区的建设管理取得新的成绩,不仅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更为确保分洪安全、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江河安澜,则百姓安居。站在岁月肩头回望,七十年沧桑巨变,荆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愈加筋强骨壮。新时代荆管水利人也必将始终坚持为民理念,持续围绕防洪准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等重点任务,担当尽责促发展,履职为民谱新篇。


2022年7月20日 07:48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