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荆江分洪区___纪念荆江分洪工程运用60年

    浩浩长江,奔流东去,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洪水肆虐,桀骜不驯,吞噬着人们美丽的家园。
    大自然,就是这样同时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历史的记忆,历史的功绩
    历史追溯到60年前的1954年的今天,当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时,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波涛万里堆琉璃,涛似连山喷雪来。”荆江河段惊涛拍岸,浊浪滔天,上游洪峰压境,下游洪水顶托,沙市水位达到44.38米,长江干支堤8处溃口。洪水险恶,形势严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经中央批准,中南区防总一声令下,荆江分洪区三次开闸分洪,蓄纳和吞吐洪水122.6亿立方米,最大削峰14.9%,有效降低沙市水位0.96米。取得了确保荆江大堤安全、确保荆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武汉和京广大动脉安全的重大胜利,掀开了荆江防洪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人们的记忆还没有抹去,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98年。这一年,长江再次发生1954年来最为严重的全流域组合型洪水,八次洪峰,峰连峰,峰叠峰,峰赶峰。当沙市站超过1954年荆江分洪44.38米的水位时,荆江大堤告急!江汉平原告急!武汉三镇告急!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省防总启动荆江分洪程序,正式向中央报告,并实施分洪前的准备,区内33万群众三次大转移,荆江分洪区处于准备运用状态近一个月时间,为夺取长江防洪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荆江分洪区的成功运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分洪区决策的正确性、前瞻性。1954年如果没有荆江分洪区分蓄超额洪水,不仅荆江沿岸有灭顶之灾,还会殃及武汉,以及一些重要的交通设施,其后果不堪设想。
    荆江分洪区的成功运用,充分证明了新中国有能力也有水平设计、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水利工程。
    荆江分洪区的成功运用,充分展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在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事,做非常之人;尽非常之力,建非常之功,军民联手创造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建设的奇迹。
    荆江分洪区的成功运用,充分说明了调度必须科学。1954年7月22日、7月29日、8月1日三次调度蓄纳超额洪水的实践,体现了在高洪压境、险情频现、危机四伏的关键节点上,荆江分洪区削减洪峰的及时性、分蓄超额洪水的科学性,可以说是“进洪吐洪启闭间,尽显科学调度回天力”。
    英明的决策,英雄的丰碑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在三峡以上,为诸山所束,湍急奔腾,出宜昌后,以高屋建瓴之势,沿着江汉平原的南部边缘向东流淌。自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一段,史称荆江。荆江河段蜿蜒曲折,长约337公里,流经湖北省的枝城、松滋、江陵、公安、监利、石首和湖南省的华容、君山等县市,北岸有玛瑙河、沮漳河入汇;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分流注入洞庭湖。由于荆江地势平坦,河道弯曲,长江从三峡带来的泥沙在此层层堆积,日久天长,形成了汛期水位高于两岸地面几米至十几米,像一把利剑悬之头上。“水从天际流,船在屋上行”,就是大水时两岸堤边城市村庄的真实情景,一旦堤防溃决,十数米高的洪水倾泻而下,大地尽成泽国,岂有完卵?据历史记载,荆江大堤经常发生溃决,从东晋太元年间至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发生溃决97次,其中东晋至南宋有记载的6次,明朝30次,清朝55次,民国时期6次。荆江水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治理荆江、平波安澜,化险为夷,造福人民,成为两岸千百万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企盼。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科学把握防洪规律,提出了“蓄洪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和“江湖两利”原则的荆江治水方略。荆江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来量大,河道自身安全泄量小,来量与泄量不相适应,超额洪水是荆江洪水灾害严重频繁的症结所在,修建分蓄洪工程,是处理超额洪水的有效措施。这是总结了千百年来同洪水作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果。同洪水既要斗争,又要妥协。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是治理荆江水患的第一个重要措施,是治水策略的巨大进步。1950年8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经过反复勘测、设计试验、客观分析,提出了“先治标、后治本”的指导思想,为在长江上游建闸蓄水、实施水土保持的治本措施争取了时间。1952年3月,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政务院作出了修建荆江分洪工程的重大决策,划定长江右堤以西、虎渡河以东、安乡河以北区域为荆江分洪区,实施有计划的分洪。回顾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历史,正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减轻了荆江水患威胁,铸就了中国现代治水史上一座永载史册的丰碑,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人民
    党中央、国务院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国之力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1952年4月5日,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声号令,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动工。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30万军民日夜奋战,荆江分洪工程6月20日胜利竣工,工期仅75天!。主体工程由一座1054米长的54孔进洪闸、一座336米长的32孔节制闸,和一条208公里长的分洪区围堤组成。建成的荆江分洪区东濒长江,西临虎渡河,北起太平口与荆州、沙市隔江相望,南达黄山头与湖南安乡县为邻,总面积为921.34平方公里。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如此短暂的建设时间,让全国振奋、让世界惊叹,这不仅是中国水利史的创举,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恩来总理挥毫书写“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的题词。在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中,涌现出了12000多名英雄模范,特等英模20名,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上也镌刻了工农兵英模的光辉形象。
    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开创了荆江防洪的新纪元。1954年,荆江分洪区首次开闸分洪,结束1600多年来荆江两岸人民望江兴叹、无能为力的历史,实现了科学调控洪水保平安的愿望。60年来,通过国家投资、群众筹资投劳,先后对北闸、南闸、南线大堤、荆江右岸长江干堤等工程进行了整险加固,在分洪区内兴建了一批安全区、安全台、转移道路、桥梁、转移码头、升船机和通讯预警等安全设施。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荆江分洪区抢抓国家重视水利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安全区围堤、转移路、转移桥、避水楼、安置房、转移码头、通讯信息等工程建设力度,分洪区防洪保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保障了荆江沿岸安澜。荆江分洪工程建成以来,多次经受洪水考验,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1954年,荆江分洪区先后三次开闸分洪,分蓄荆江洪水,确保了长江抗洪的胜利。1998年,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组合型特大洪水,尽管最终没有分洪,但荆江分洪区也做好了开闸分洪的准备,成为抗御98洪水的最后一道“安全闸”。可以说,荆江分洪工程既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荆江分洪区的成功运用,充分显示了分洪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小家、保大家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体现了分洪区人民在危急关头识大体、顾大局、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1954年荆江分洪区运用时,分洪区内24万农民舍小家、保大家,无条件迁移。分洪区农田淹没4.38万公顷,3029亩耕地永久性沙化,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花了整整五年时间。1998年荆江分洪区准备运用时,33万人在16个小时内成功转移,历时一个月时间,分洪区直接损失12亿元。 60年来,荆江分洪区人民在“分洪保安全,不分洪保丰收、保经济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和经济建设,努力减轻国家的负担。
    特别的关怀,特殊的关爱
    六十年峥嵘岁月,六十年风雨兼程。60年来,荆江分洪区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防洪工程,为长江防洪作出了巨大贡献。荆江分洪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长期背负着分洪转移的压力,为确保江汉平原和大武汉的安全作出了重大牺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荆江分洪区人民是非战争年代的人民英雄。党和国家一直在关注分洪区,关爱着这一英雄的群体。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顺江而下,在船上和水利专家们一起商讨治理长江的方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问题,也牵动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心,1980年7月,年逾古稀的他从重庆乘船,对长江进行了考察,就三峡工程建设发出指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9年7月,江泽民就任总书记后的第26天,就冒雨来到了荆江大堤考察,并视察了荆江分洪区进洪闸。他指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要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李鹏在担任总理期间,三次到荆江分洪区视察,三次为新任的湖北省省长送行时叮嘱的都是一个意思,善治鄂者先治水。朱镕基在1998年亲临北闸指导抗洪。温家宝三次到荆江分洪区检查指导抗洪工作,并十分关注荆南四河的建设……
    正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荆江两岸的堤防进行了加固,抗洪能力明显提高。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荆江防洪的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但是,其防洪库容相对于长江洪水来量仍显不足,洪水来量与河道安全泄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如遇大洪水、特大洪水,荆江及洞庭湖区仍有大量的超额洪量需要妥善处理。荆江的防洪仍然要依靠堤防,分蓄洪区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因此,加强对分蓄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将是长期的任务。荆江分洪区的转移工程、安置工程和分洪保安工程建设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在“十一五”以来,分洪区紧紧抓住国家对水利大投入的机遇,共争取投资2亿多万元,大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并在改建安置房、分洪区涵闸、围堤护坡、新建转移道路、转移桥、转移码头等建设中,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在分洪工程设施管理上,分洪区建立了荆江分洪区管理机构,组建了一支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对工程设施的规范管理和维护。坚持依法管理,按照《湖北省分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条例》,依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与当地乡(镇)、村签订养护合同,将转移路、转移桥等群管工程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基层。坚持责任管理,对分洪转移安置房、船舶、码头等专管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水利部的标准,加强维修养护,保证及时控制或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安全保障利用率。坚持创新管理,积极探索对部分分洪安置工程、船舶、码头实行“平战结合”、有偿使用,实行以工程养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分洪运用的需要。
    近年来,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趋复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发挥好投资作用的关键是调整和稳定社会预期,引导好投资方向,强调要加强包括水利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向,集中力量干几件大事。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蓄滞洪区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构建防控结合、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着力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要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忧、水患、水难、水盼问题,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
    面临当前水利改革大投入的黄金期、大建设的机遇期、大发展的战略期和大转型的攻坚期,荆江分洪区作为国家的重要分洪区,仍然是长江流域防洪的重要工程,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在给予特别关怀的同时,还需给予特殊的关爱和大力支持。
    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荆江河段防洪能力大幅提升,但荆江过洪有限、堤防基础较差、水利设施老化的特殊情况没有改变。特别是荆南四河堤防标准较低,分蓄洪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内垸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很容易外洪内涝或久旱成灾。荆江防汛抗灾仍然面临诸多隐患,决不能麻痹大意、高枕无忧。荆江分洪区作为国家划定的重要分洪区,既是长江流域的重要防洪工程,也是水利枢纽的典范工程。仍然肩负配合组成长江远期防洪系统,解决长江较大和稀遇洪水等危害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建设,荆江分洪区已经初步具备运用条件,但要做到“快速转移、妥善安置、确保安全”,还存在转移难、安置难、保安难等问题,需要加强分洪区堤防建设、分洪口门建设、转移路桥建设、安置工程建设和通讯信息建设等,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分洪区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力争将荆江分洪区远期规划和近期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国家正式立项建设范畴。
    由于长期受分洪区的制约,荆江分洪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水利设施欠账多,经济发展受制约,财政收支缺口大,民生状况改善难。三峡工程发挥调蓄作用后,给荆江分洪区所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带来了发展变化,但与非分洪区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如果国家在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荆江分洪区不仅可以缩小与非分洪区地区的差距,而且可以加快推进江南新区、江南高速建设,荆江分洪区争先进位和跨越发展就指日可待。
    今天的荆江分洪区,已经成为一片丰水之地,源源不断的长江水将为分洪区的发展增添活力,带来灵气,送来商机。荆江分洪区人民将会围绕伟大的中国梦,湖北在中部崛起,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历史机遇,继续发扬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和舍小家、保大家的大爱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把荆江分洪区建成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

2014年7月22日 00:00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