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头:古往今来皆传奇[组图]

(信息来源:公安新闻网)

图为:黄山大顶 风光无限

图为:谢公墓前的众多游客

图为: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南闸)

 平地起黄山 一街连两省

 ——华国锋命名睦邻街

        江河数片白,黄山一点青。广袤的江汉平原,江河纵横,湖泊棋布。南端,一处青山郁郁葱葱,恰似镶嵌着的一颗明珠,为千里平川增添了几分神秀。这便是荆州市公安县的黄山头。
  平原上为何有山?这源于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精卫填海,感动赶山王。赶山王欲助精卫,此处土地神闻知后,决心为平原留下一座山,便去求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告诉他,四更天时,赶山王赶山到此,只要学雄鸡三鸣,即可留住。土地神如法行使,果然山停止不前。赶山王怒火中烧,打了土地神一鞭。天亮后,人们看到茫茫洞庭忽然耸立一座高山,无不拍手称快。后人为感激土地神,至今仍在山顶的忠济寺中,供奉着这位脊骨被打断的菩萨。
  镇以山名。山脚下,有两个乡镇,均取名黄山头镇,一是湖北公安县黄山头镇,一是湖南安乡县黄山头镇。饶有趣味的是,两镇共享一条街道,两镇政府就分居街道两端。这条街就是睦邻街。
  9月12日,记者踏上这条街,但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记者便沿街前行,欲寻找两省分界所在。可是,2000多米的街道,记者来回数趟,竟分不出哪里是湖北、哪里是湖南?在当地居民的指点下,记者才找到一条小巷。“这条巷子的北边是湖北,南边就是湖南”。果然,浑然一体的水泥路面,仔细一看,却有一道若隐若现的裂痕。“以前,这里是界沟,后来,界沟没了,就立了界牌,如今界牌也因年久失修倒了,难怪你找不到。”黄山头镇宣传委员高芳说。
  她介绍,这条街原本无名,因有界沟而获名“界沟”。那么,为何叫睦邻街呢?这里还有一段佳话。原来,上世纪70年代,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到此视察荆江分洪工程。来到界沟之处,华国锋建议,两省人民世代友好,叫界沟不妥,不如改为睦邻沟。从此,界沟成了睦邻沟,这条街也有了自己的正式名称——睦邻街。

谢麟治荆州 泽被黄山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黄山头大小32峰,主峰海拔仅286米,却拥有忠济寺、谢公墓、南禅寺、云霄宫、犀牛望月、仙人掌、白龙井、连理枝等众多景点,并称黄山八景这些景点,大多都因为一个人的传说而出名。黄山头镇原人大主席、61岁的王业银告诉记者,他就是北宋时期的荆州刺史谢麟。相传,北宋时期,荆州一带常闹水灾。谢麟到任后,决心根治水患。一天,他来到黄山大顶,远眺滚滚江水,说:不根治水患,我死了都要葬在这山顶上。
  在任20年后,谢麟客死荆州,夫人坚持按习俗将其送回福建老家安葬。官船运载谢麟灵柩,沿虎渡河南下。到了黄山头,晴好的天气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众人只好上岸躲避。少顷,天气晴好。官船拔锚欲走时,却发现谢麟棺木不见了。众人大惊,四处寻觅。
  眼看太阳西坠,一名樵夫走下山来,说他在山顶避雨时,曾见乌云中一个大物飞落黄山,直立山顶。众人急上山辨认,果然是谢公棺木。看来,老爷葬在这里是天意啊。有人乘机谏言,夫人只得应允。于是,众人将谢麟葬在山顶,这就是谢公墓,至今仍祭祀不绝。
  913日,记者登上黄山头,正值谢公生日,但见诸多善男信女,虔诚地跪在墓前。谢公墓前有一寺,本名普济寺。宋徽宗二年,赐封谢麟为忠济真人,因谢公葬于黄山头,众人遂改此寺为忠济寺。这里的一百多处景点,每个都有传说。王业银说。正是这些动人传说,让历代骚客流连忘返。据了解,屈原、柳宗元、范成大、三袁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迹遍全镇 长龙卧碧波

 

    据王业银介绍,该镇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汉代至唐代的古墓群共有19处。可惜的是,记者来到王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时,但见一片荒野,人迹寥落。几年前,这里被圈起来,禁止开发,所以你只能看到荒草了。随行的高芳说。
  19处古迹,荒草萋萋,却诉说着黄山头作为荆楚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骄傲。
  与辉煌历史遥相呼应的是,横卧在虎渡河上的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南闸。这可是解放初期修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站在南闸边,原南闸管理所所长、76岁的邹艳高说。当年,16万大军齐聚黄山,仅用了七十多天就完成了这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只是南闸建成后,仅在1954年用过一次。
  

忙时干活闲来赋诗

 

    秉承远古遗风,黄山头的泥腿子诗人也声名远播,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现象。作为公安县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诗词学会,黄山头诗词学会现有三十多名会员,其中不乏农民诗人。
  四十多岁的陈儒富是马鞍山村农民。他自幼酷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回家种田,对文学仍是一片挚爱。每到农闲,他总要呼朋唤友,吟诗作对。
  915日,刚好是诗词学会每季度一次的联谊会。三十多人登临黄山头,共赏苍松翠竹,交流写诗心得。咱们这个学会直属荆州市诗词学会,是这一带最早成立的诗词学会。会长邹艳高说。1995年,为编撰地方志《黄山春秋》,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邹艳高、罗荣安等7人,发起成立了黄山春秋诗社。光阴似箭,13个年头过去了,诗社成了学会,规模也不断扩大。附近的石首、安乡等地,都有人前来入会。邹老说,我们坚持三个一,每名会员每月交一篇诗作,每月编一期诗刊,每季度开一次会。至今,诗刊已出刊144期。
  

胜景惹人醉 池塘鱼儿肥

 

    13日上午,黄山头镇镇口村,40岁的王志安站在自家鱼塘边,妻子全元香正忙着分装饲料。这口塘有17亩水面,我们还有另外一口塘,共有二十多亩。见记者走来,王志安打开了话匣子。
  他给记者算起了家庭账3年前,夫妻俩还种着几亩田,一年到头都在忙,也挣不到1.5万元。现在,我们养鱼的抽水、增氧、投食都由机器操作,每年还能挣3万多元呢。
  王志安一家,是该镇众多养鱼专业户之一。除了旅游和商贸,农业是我们的基础经济。黄山头镇副书记王廷忠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如今拥有养殖水面3万亩。
  据介绍,1991年,黄山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黄山头镇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口子镇,2001年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我们计划以发展旅游、商贸、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中心,用10年左右时间,把黄山头建成为湘鄂边界的商贸旅游重镇。说起未来发展蓝图,镇长刘敏满怀信心地说。
  一条街道,向南跨一步是湖南,向北跨一步是湖北。两省的镇政府分居街道两端,却共用一个名字——黄山头镇。美丽的传说,秀丽的风景,让黄山头闻名于江汉平原,也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2012年7月23日 00:00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