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警示教育为镜 于细微处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警示教育为镜 于细微处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局办公室  易艳红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警示教育犹如一面锋利的“手术刀”,剖开“四风”问题的伪装,让隐蔽的作风顽疾暴露于阳光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从一份错漏文件、一顿违规吃请中滋生的“四风”问题,看似细微如尘,实则是腐蚀党的执政根基的“蚁穴”。下面,我从部分警示教育案例来谈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一些学习体悟。


一、公文错漏背后的作风之思:从“笔端”见“态度”


2024年11月24日,湖南长沙县市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一份县卫生健康局向他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该份文件仅仅200余字,却有多达7处错别字,引发了网民热议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这看似“低级失误”,实则暴露了部分干部对待工作敷衍塞责、作风漂浮的本质,不仅损害政府公信力,更反映出对中央八项规定中“求真务实”要求的背离。


对此,我深刻认识到,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办公室工作无小事,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政策精神与群众期待。从思想转变到行动落实,必须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责任意识:起草文件时,逐字逐句推敲语言表述,确保政治立场精准;核稿时,以“挑刺”心态查找错漏,杜绝“差不多就行”的侥幸心理;文件传阅时,仔细登记及时提醒,将严谨作风融入流程闭环,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作风建设无小事”的深刻践行。


二、从“一顿饭”到“巨额红包”:警惕“温水煮青蛙”式堕落


“一顿简单吃请”看似平常,却可能成为贪欲滋生的起点。杨斌案中,起初就是以朋友聚会、战友聚餐为起点,将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当成“人情往来”,把一份礼品、一场牌局、一个红包当成小事小节,廉洁防线在吃吃喝喝、迎来送往中失守,最终从“小节”滑向“深渊”。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纪律意识的缺口一旦打开,欲望便如洪水决堤。办公室工作常涉及接待、协调等事务,难免面临“人情关”“面子关”。但“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所谓“简单吃请”背后可能隐藏利益交换,“小恩小惠”往往是“糖衣炮弹”的伪装。唯有从细微处筑牢防线,才能避免“第一次”成为“第一步”,真正把纪律规矩刻进心里。


三、青年干部的“三省”:在办公室岗位上书写“大担当”


作为青年干部,身处办公室这个“窗口”岗位,既要以“绣花功夫”做好日常工作,更要以“国之大者”的站位审视职责使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一省政治站位是否坚定。坚持政治理论必学、业务知识精学、时政要闻选学,时刻校准思想“指南针”。比如在起草领导讲话时,不仅追求文字优美,更要确保内容契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两个维护”融入每一个段落、每一组数据,让公文成为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准载体”。


二省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办公室工作多、杂、急,但“事繁勿慌、事简勿怠”。认真对待、充分准备每一场会议通知、每一份文稿校对、每一次活动安排,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成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 


三省廉洁自律是否过硬。八小时内外一个样,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比如,下班后拒绝不必要的吃请,把时间用于学习政策文件、提升业务能力上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利益所惑。


“细微之处见真章”。“四风”问题之所以顽固反复,就在于其往往以“小节”“小事”的面目出现,容易被忽视、被容忍。从警示教育中汲取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抓作风建设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从一篇文章、一顿便饭、一次活动等“小事”抓起,对歪风邪气露头就打,对不良倾向及时纠正。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会化作滋养初心的春风,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吹开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绚烂之花。

2025年6月3日 17:09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