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做好基层治理 ——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论述的一点体会
(胡井侠)几天前,我们打算和社区党组织一起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书记要我准备发个言,我就在心里想:讲什么题目好呢?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讲我们天天搞的工作、我们都关心的话题——基层治理为好。然后,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些论述,结合平时的实践做了一点思考,感到还是挺有收获,下面向大家作个汇报。时间仓促、能力有限,如果讲的不对、不周的,请同志们提意见。
论述一: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基础夯实。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深刻指出,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丝毫都不能放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要转变。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深化了党对基层治理的规律性认识。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列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并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都必到社区视察、讲话,可见对社区、对基层是非常重视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办好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显著优势。他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坚持以街道、村居为重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政策落地,让基层有更多精力和能力做好服务管理和保障民生的工作。
这是讲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论述二: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老百姓通常关心的是关于衣食住行的具体问题,是“吹糠见米”的实惠,是柴米油盐的现实。只要把一些基本的矛盾解决了,老百姓就能过得安稳。而这些问题又往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需要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有极大的耐心、对这份工作十分地热爱、在基层工作中有很强的责任感事业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地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一是要抓重点,就是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二是要抓实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要给群众开空头支票,不要搞一些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遭老百姓骂。三是要抓持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办什么事情不能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我们去年在文明巷修了一个电动车充电棚,今年又在建设街修建了一个。其中经历了一些困难,做了不少工作,当然,更离不开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从谋划选址、征求意见、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优化,到最终完工投入使用,我们觉得,这不仅仅是修一个棚子的简单事情,它还关系到群众电动车的停放充电方便与否、减少违停违充消除安全隐患、后期安全管理保障、环境的美化亮化、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等等;这既是通过做好服务来促进管理,也是用心打造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的一次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在我们工程管理单位,强调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也要求工作落实做细,与社区工作要求有相通相似之处。我们也都是直接面对最基层的普通老百姓,怎样把一些日常琐碎的事做好,不仅需要耐心、热情,很多时候还需要细心、真情,必须多想办法、多动脑筋。
这是讲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论述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那么什么是共建共治共享呢?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略有所闻、却又知之不深的一个词。所谓共建共治共享,是指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就参与的主体而言,它包括政府主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合作、居民个体发挥作用。具体到我们这里举例来说,就是:我们斗湖堤荆管所文明巷工管站位于荆江社区,这是一个属地关系。这里的基层社会治理就是以社区为主、荆管所配合、发动广大居民共同把小区建好管好。这,就叫做共建共治。把小区建好管好治理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目标,建好管好治理好了大家都受益。
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社区的同志很忙很辛苦。因为我们同样是基层单位、而且工作上常有接触,对此可以说是感同身受。社区工作,单靠政府是干不了的、也是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动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所以,我理解的共建共治共享,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神。无论哪一方,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中的一份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处在哪个位置,都应当积极地参与所在社区的共同建设、共同治理。而作为荆江社区的一个属地单位,我们更应该在社区居委会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辖区建好管好。不要觉得单位牌子大、级别高,就了不起,就“管不了我”;对基层工作不能“你的、我的”,推三阻四。社区居委会贯彻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分配基层治理工作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尽力完成。以前,像创文创卫、疫情防控、消防安全、迎战极寒天气等等,这些工作我们从没有打过折扣、拖过后腿,有的甚至还在地方政府下达指令前就已经先行安排布置了。
很多工作,是我们平常就在自觉地做的,比如房屋的维修养护、环境卫生的巡查管理、乱搭乱建的制止监督等等,对于分洪安置小区来说,这些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今后我们还要和社区的同志更紧密地联系、更顺畅地沟通、更密切地配合,形成工作上的合力,把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贯彻好、落实好,把社区环境面貌、人文素质建设好。
这是讲与社区协作共建共治。
论述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具体工作中,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防群治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枫桥创造的基层治理经验。在新形势下,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要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健全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应该操心的事情、应该担负的责任。像有的居民,既是我们辖区的“钉子户”,也是在社区挂了名的老上访户,还是领导牵挂的“重点保护对象”。在信访维稳这一块,我们有一致的工作目标、工作对象,我们可以经常互通信息,协同做好这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诉求很多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既可以消气、也可以通气,不管怎么难,都要想方设法去化解,不能躲着、拖着。这段话说的多么好、多么实在!比如我所原租住户张大姐通过12345政务热线上访。我们通过和上访人接触、了解,再进行安抚、多方协调,最终妥善解决她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倾听群众的诉求、化解群众的委屈、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好群众工作的这么一个过程。还有一些居民,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属于孤老无依,当他们面临生活的困难时,肯定是有压力、有怨气的,我们发动党员共同出资出力帮他们,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但至少在思想上能让他们感到一些社会的温暖、组织上的关怀,能让他们的怨气、怒气有所抚平。
这是讲如何做好信访维稳。
论述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企业、机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是讲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工作中,怎样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抓实、使之不沦为形式主义;怎样使党建活动对每一个党员真正有吸引力、凝聚力,愿意参加、喜欢参加,同样是一门学问,同样需要用心用力。在这方面我们也很希望通过列席观摩、联合举办等形式,来学习借鉴社区党组织是怎样开展组织活动的,来学习借鉴你们的成功经验、新鲜做法。
总之,希望以后多多地和社区的同志们交流、联系,合作、探讨,争取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共同学习进步!
(本文为斗湖堤所支部在荆江社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