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与荆江大堤

       荆江得名,据诗作史籍考证,起源于唐代,宋代已载入正史,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出现“荆江”二字的诗文为中唐诗人戎昱(约744~798)的《晚次荆江》。该诗妙写荆江景致:         “孤舟大江水,水涉无昏曙。雨暗迷津时,云生望乡处。渔翁闲自乐,樵客纷多虑。秋色湖上山,归心日边树。徒称竹箭美,未得枫林趣。向夕垂钓还,吾从落潮去。”戎昱,荆南(湖北荆州)人,大历初(766)任荆南节度观察使卫伯玉幕府从事,有《戎昱诗集》行于世。

       荆江上起湖北枝城洋溪,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347公里。流经湖北省宜都、枝江、松滋、荆州(区)、沙市、公安、石首、监利及湖南省华容、君山等县(市、区)。其间以公安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从湖北枝城的洋溪至公安的藕池口,长171.5公里;下荆江,从公安的藕池口至湖南的城陵矶,长175.7公里。

       荆江大堤历史悠久,起源甚早,据史料考证,荆江大堤肇基于东晋永和元年(345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东晋时,恒温令陈遵造金堤,因而当时荆江大堤称为金堤,后世又有寸金堤之称。据光绪六年《荆州府志》载,万城堤界江陵、当阳间,堤因城址,险扼上流。万城本名方城,宋末赵方之子葵守方城,避父讳改为万城,又讹作萬,堤以城名。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大水以后,形诸章奏,自马山至拖茆埠(今麻布拐)二百二十里,统谓万城堤。又因万城堤属荆州府管辖,又称为荆州万城堤。

民国初期,因堤在江陵,土费由江陵一县负担,故又有江陵万城堤之称。荆江大堤历来为最重要的堤防,后因“万城堤”此名称不能涵盖整个堤防,由于该堤位于荆江北岸,因此1918年始定名荆江大堤,自堆金台至拖茅埠124公里。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将荆江大堤上段由堆金台延伸到枣林岗,增长8.35公里,1954年汛后,因防洪形势需要,又划入拖茅埠以下至监利城南50公里堤段,自此全长始为182.35公里。故后人用12个字概括了荆江大堤的演变历史:“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固于今”。

2023年12月22日 08:59
浏览量:0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我要纠错